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寫作《論持久戰》。吳印咸 攝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夫上戰場。沙飛 攝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抗戰歷史作用的發揮,無論是持久戰理論的政治領導和戰略指導,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促成、共產黨員潛入國民黨軍隊中沖鋒陷陣,都是國民黨不愿公開承認和褒揚的。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很多都默默無聞。但他們在共產黨執行的人民抗戰路線指引下,有效鉗制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步伐,徹底打亂了日本侵略者的瘋狂計劃,實現了持久抗戰的戰略方針,直至抗戰勝利。其功卓巨,其智深邃,其事感人至深。眾多黨史資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作用不容低估。
持久戰理論為抗戰勝利提供政治領導戰略指導
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指出,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后勝利屬于中國而不屬于日本”。
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貫徹執行持久戰思想,很多國民黨軍隊一線指揮官本身就是中共黨員,在指揮作戰過程中也貫徹了抗日持久戰的戰略方針。后來,蔣介石本人研讀《論持久戰》,也接受了中共的策略方針。曾經在李宗仁身邊工作過的程思遠先生披露了一個細節:毛澤東《論持久戰》剛發表,周恩來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紹。白崇禧深為贊賞,認為這是克敵制勝的最高戰略方針。后來白崇禧又把它向蔣介石轉述,蔣介石也十分贊成。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論持久戰》的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并取得了周恩來的同意,由軍事委員會通令全國,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國共雙方特意舉辦了一個南岳培訓班,專門邀請葉劍英、李濤等共產黨軍事干部給國民黨軍事干部講述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方針。這些史實反映了《論持久戰》在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中的指導作用。
中國共產黨按照持久戰的戰略方針,在延安籌建28所干部學校,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軍政干部。在戰爭組織動員上,采取主力部隊、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人民戰爭的軍事體制,建立抗日游擊隊、自衛軍、武工隊、赤衛隊等多種形式的軍事武裝力量,靈活機動地抗擊日軍“掃蕩”和侵略,創造出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破襲戰、聯防戰、車輪戰、蜂窩戰、圍困戰、鐵道游擊戰、水上游擊戰等無數種戰法。積極主動地、靈活有計劃地執行防御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使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進攻。
1941年以后,敵后游擊戰爭擔負起了抗擊日軍的主要任務,敵后戰場成為中國抗戰的主要戰場。據統計,敵后戰場抗擊侵華日軍的比例,1938年是58.8%,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1943年抗擊侵華日軍的58%和偽軍的90%,1944年抗擊侵華日軍的64%和偽軍的95%,1945年則抗擊侵華日軍的69%和偽軍的95%。到抗戰勝利時,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共進行游擊戰斗12.5萬次,殲滅日軍52萬多人,解放國土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多。中國共產黨堅持敵后游擊戰爭,對整個抗日戰爭局勢發展起了決定意義的戰略作用,是其他任何組織不可替代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發展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民族統一戰線為戰勝日寇整合軍事和精神力量
建立全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1935年11月在瓦窯堡政治局會議上提出的政治主張。1936年,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結成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壯大了中國抗日的軍事和政治力量。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政治局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決定》。明確指出:必須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一定要實行黨對抗戰的領導,依靠人民群眾,實行全面抗戰,反對片面抗戰、反對妥協退讓。但是,蔣介石執行的是一條只限于軍隊參戰的片面抗戰路線。一個是倚重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一個是動員組織全民抗戰的全面抗戰路線,兩相比較,涇渭分明。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執行過程中,逐漸暴露出矛盾和斗爭。
中共全面抗日主張,符合全國人民的抗戰心愿。很多有識之士,日漸傾向并認同于中共領導的全民抗戰路線。不僅是小資產階級,就連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亡之際,也紛紛要求加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大批海外華僑回國參戰或捐資捐物。
上海利用五金廠廠長沈鴻在日本入侵上海之際,將自己的10臺機床和8名熟練工人一起帶到延安,參加共產黨,發展邊區工業。
留學法國、主攻肺科、獲都魯士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何穆,偕同已獲法國文學博士學位的夫人陳學昭,帶著一架當時屬于高尖端醫療設備的手提X光機和治療氣胸的空氣壓縮機,于1938年8月,沖破重重封鎖來到延安,為抗日將士醫病療傷,極大地提高了延安革命隊伍里的醫療水平。
在延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里,有袁世凱的孫子,有馮玉祥的侄子,有國民黨元老錢來蘇的兒子、兒媳。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一切為著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延安集聚了中華民族優秀愛國人士、民主人士,整合了全國政治和武裝力量,形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帝國主義必敗、中國人民必勝的歷史潮流,鼓舞著全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士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