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5月28日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對馬克思主義文本字句的教條式照搬,而是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來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抗日方針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中就體現出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和探索,具體表現于保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性、強調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及堅持群眾路線三個方面。
????保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性,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階級分析方法與中國抗戰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運用。抗戰初期,中華民族面臨存亡絕續的艱難處境,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交織,國共兩黨關系錯綜復雜。為使全國上下一致對外、共同抗日,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國共合作抗日。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吸取大革命時期國共合作的經驗教訓,主張保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1937年11月,毛澤東提出,“在一切統一戰線工作中必須密切地聯系到獨立自主的原則”,“‘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這個原則的說明、實踐和堅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引向勝利之途的中心一環”(《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4頁)。而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者,只看到國共團結抗日的統一性,沒有認識到其斗爭性,主張國共雙方“共同負責,共同領導”(《王明言論選輯》,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1頁),甚至一味聽從共產國際、盲目照搬別國斗爭經驗、一再遷就國民黨,提出了“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主張。針對這些錯誤傾向,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戰線理論與階級分析方法,并根據以往革命斗爭的經驗及國民黨的反動本質,尖銳指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是不對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9頁)。提出“兩個一切”的主張,只能使我們黨“自己把自己的手腳束縛起來”,這是絕對不應該、不允許的,“我們的方針是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既統一,又獨立”(《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40頁)。總之,正確處理統一戰線的“和”與“爭”問題,保持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性,是我們黨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中國抗戰實際問題的具體體現。
????強調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與中國抗戰形勢及特點相結合的生動體現。在游擊戰爭戰略問題上,教條主義缺乏對抗戰情況的具體了解,缺乏實際革命斗爭經驗,堅持城市中心論,積極宣傳保衛大武漢,堅持以運動戰為主,貶低、輕視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王明于1938年1月在武漢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講道:“沒有統一的正規國防軍決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單游擊戰,沒有與正規軍隊配合,是不能有決定作用的”(《王明言論選輯》,第563頁),堅持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并取得最終勝利的一定是“強有力的正規軍”,并在同年3月又提出,“確定和普遍地實行,以運動戰為主,配合以陣地戰,輔之以游擊戰的戰略方針”(《王明言論選輯》,第578頁)。與此同時,王明等不積極執行黨中央關于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根據地的指示,使華中地區的游擊戰爭和根據地沒有獲得應有的發展,給抗戰帶來損失。針對教條主義低估游擊戰爭戰略地位的主張與做法,毛澤東于同年5月發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具體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形勢及特點,指出在中國這樣大而弱的農業國家,要取得抗戰的勝利,必須“把游擊戰爭的問題放在戰略的觀點上加以考察”(《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05頁),做出“在部分上,要以游擊戰為主,運動戰為輔”的戰略決策,即在敵后地區,要以游擊戰為主、運動戰為輔,積極爭取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有力配合正面戰場作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革命斗爭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制定正確的戰略決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堅持走“群眾路線”,主張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抗戰初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把為了群眾、依靠群眾作為克敵制勝的法寶。具體表現在:第一,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抗戰伊始,在中華民族存亡絕續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積極發表抗戰宣言,號召“全中國人民、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的長城”(《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348頁),抵抗日本侵略,捍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在1938年“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提出,“改良工人、職員、教員和抗日軍人的待遇”“優待抗日軍人的家屬”“廢除苛捐雜稅”“減租減息”“調節糧食”(《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356頁)等改善人民生活、維護人民利益的舉措;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指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22頁)第二,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抗戰初期,毛澤東指出:“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阿比西尼亞的覆轍,前車可鑒。”(《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347頁)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進一步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09頁),“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11頁)。積極動員組織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重視八路軍、新四軍的力量,有效調動了軍民抗戰的積極性、戰斗力,配合正面戰場作戰,為戰略反攻、戰略決戰奠定了堅實基礎。(作者 段妍,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