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月華老人。黃寶榮 攝
????金陵晚報11月10日訊 (記者 于峰)今年85歲的南京老人邵月華,經歷過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血雨腥風。近日,抗戰史學者發現了這位經歷過大屠殺的耄耋老人。邵月華表示,日軍侵占南京后,她和她的兩個姐姐失散了,找到姐姐,是她幾十年來的一個心愿。
????1
????在難民區躲了幾個月
????費仲興教授是湯山炮兵學院的退休教師,長期以來致力于尋找南京大屠殺的經歷者,搜集尚不為人知的大屠殺記憶。最近,費教授在城東南灣營一帶尋訪,得知當地85歲的老人邵月華經歷過大屠殺,且保存有片斷記憶。
????昨天上午,金陵晚報記者和費仲興教授一起,采訪了邵月華老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派出工作人員,對老人做了口述記憶的記錄。
????“我只知道自己是南京人,但住在哪里,父母叫什么,姓什么,我都不知道!”邵月華慢慢講述自己的故事:她生于1932年。1937年日本人攻占南京之前,她們一家住在下關挹江門的城門洞里,“我父親給人家挑水為生,一家人住在門洞子里,地上鋪點稻草就能睡。”邵月華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先后因病去世,她和兩個姐姐一起生活。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在全城燒殺搶掠,兩個姐姐帶著邵月華“跑反”,從下關跑到了位于鼓樓的國際安全區,邵月華稱之為“難民區”。對于那段經歷,邵月華記憶猶新,“在難民區躲了幾個月,住在草棚子里,又冷又餓,沒啥吃的,常常要排隊排上很長時間,才能打上一碗薄薄的稀粥。”
????2
????日軍用水將人活活灌死
????南京大屠殺結束后,時局稍微安穩了一些。姐姐們帶著邵月華回到了下關。不久,兩個姐姐相繼嫁人離開,將邵月華寄養在一個名叫王媽的居民家中,“我本來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王媽的丈夫姓邵,我也就跟著姓邵了。”邵月華回憶,當時,她住在熱河路一個叫“振奮里”(音)的地方。據記者查閱南京地名資料可知,這條街巷正式名稱是“正豐里”,位于熱河路南段西側,因為有一座“正豐厚木行”而得名。1950年,“正豐里”改名為“熱河路七十五巷”。
????住在正豐里時,邵月華家對面就是日軍兵營,住滿了日本兵,附近居民每日生活在恐懼中。有一次,日軍在熱河路上抓到一名中國籍小偷,沒有送到警察局去處理,而是綁在路邊的電線桿子上,以惡作劇的方式,輪流向這個人肚子里灌水。沒過多久,這個罪不至死的中國人,就被活活地撐死了。
????3
????至今不忘日軍辱罵百姓的日語發音
????在正豐里住的時間不長,邵月華又被送到城南,給中華門外城墻下東干長巷一戶姓呂的人家做“童養媳”。中華門外的西街,是民國南京城南商業繁華的所在地,米行很多。邵月華找到了一樁活計,給米行送米,也就是城南哪戶人家到米行買了米,邵月華就幫著送到人家家里去,但這個活兒要和日本人打交道,邵月華依然生活在提心吊膽中。
????原來,西街米行在南京城外,買米的人家往往住在城南門東、門西的街巷里。邵月華擔著米進誠,就得通過日軍設在中華東門的哨卡。“鬼子兵很壞,對過哨卡的百姓要反復盤查,一般都會罵上兩句,看不順眼的還要打幾下,踢幾腳”。講述這段記憶時,這位文化不高的老人嘴中突然蹦出了幾句日語,記者聽懂的只有“八格牙路”(混蛋),懂日語的費仲興教授說,其他幾句是“打你”“謝謝”的意思。
????那段經常過哨卡的經歷,對邵月華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她一輩子都牢記著這幾句日語。她說,“打你”是鬼子兵恐嚇中國人的口頭禪,“謝謝”則是中國百姓在檢查完畢后,被逼著必須要對日軍道謝的話。
????4
????希望找到失散幾十年的姐姐
????邵月華老人后來一直生活在中華門附近,房子拆遷后,搬到南灣營和女兒一起居住。
????如今,老人安享幸福的晚年,但最大的心愿還是找到當年失散的兩個姐姐,“兩個姐姐可能嫁到了江心洲,后來也找過,但我們找錯了方向,始終沒找到。”
????費仲興教授說,邵月華老人的記憶非常有價值,她經歷過南京大屠殺,又在日軍統治下生活多年,幾句終身不忘的日語,折射出日軍占領南京八年,給普通百姓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這段口述記憶,勾勒出普通民眾在南京淪陷期間的真實生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