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門紀念館三期獲魯班獎 有創新技術14項
2016-12-12 08:49 來源: 南京日報
????南京日報12月12日訊 (記者 馬立 殷學兵 朱泉)明天是國家公祭日。2016—2017年度中國建設工程最高獎——魯班獎于近日揭曉,作為國家公祭日活動的重要場所,位于江東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工程榜上有名。
????據介紹,魯班獎每兩年評選一次,由中國建筑業協會組織實施。參評魯班獎的項目要具備6個條件。比如,施工必須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還要有一項國內領先水平的創新技術;其技術指標、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應達到本專業工程國內領先水平。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工程,是南京市在人大代表建議下,報請中央批準后實施的。新館位于老館北側,地上一層,地下兩層。項目設計者為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何鏡堂院士,他被業界尊稱為 “中國館之父”。在原有的“歷史”和“和平”兩大主題基礎上,新館設計增加了“勝利”主題。
????2013年,南京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容工程領導小組將工程建設重任交由建鄴區負責,時任建鄴區區長張俊擔任工程指揮長。為加快項目推進,建設指揮部先后投入2萬多人力,放棄了所有節假日休息。
????“施工中,先后攻克9大難題,創新技術14項。”建設指揮部相關技術人員介紹說,比如大面積清水混凝土技術的使用,保留了建筑材料的本色,實現了新館、老館建筑風格的“和而不同”。該技術國內領先,但施工難度很大,需要一次澆筑成型。再比如“勝利之墻”使用的鋼板,為體現歷史的厚重,需讓鋼板自然生銹,同時要保證幕墻所有區域銹蝕均勻、色調一致。另外,生態環保理念也在設計、施工中得到體現,場館大量使用自然采光、空腔拔風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等節能技術,屋頂覆蓋的綠化,也全部使用雨水回收系統澆灌。
????不僅如此,施工速度也是緊鑼密鼓。2個月完成2700根工程樁、780米地下連續墻施工,9個半月完成工程主體結構施工,3個月完成室內裝修、室外景觀工程……其間,還因青奧會、國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動停工2個多月。為不影響工期,建設指揮部創新流程、優化工序,最終高質量確保了新館在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向公眾開放。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工程是千秋工程、民族工程,具有重大的國際及社會影響。工程質量一定要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不容有任何瑕疵。一開始,我們定的目標就是魯班獎。”建設指揮部負責人昨天自豪地表示,這個目標實現了。
[編輯: 張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