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見證南京1937》首映
2016-12-12 09:04 來源: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12月12日訊 (記者 董晨)沒戴助聽器,讓87歲的夏淑琴老人聽不清電視紀錄片的聲音,但看到自己的故事在熒屏中再現,她再一次淚眼模糊,“那一年,我才8歲,家里九口人就被日本鬼子殺死了七個,我被連捅三刀,暈死過去才僥幸逃生。這段經歷,我說了30多年,但我還要說下去……”昨天,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前夕,在《幸存者——見證南京1937》南京首映現場,夏老不用人攙扶、不要拐杖,一個人倔強地站在臺上,說著那段讓她永生難忘的“幸存經歷”。
????“再不拍,可能就真的來不及了。就在我們拍攝的過程中,蘇國寶老人因病去世。”對該片總編導戴波來說,這部紀錄片的拍攝讓他第一次有了如此之強的時間緊迫感。戴波告訴記者,“1984年進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普查時,共找到了1000多人。但到今年,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僅剩100余人,并都已進入耄耋之年。1937年那場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他們是我們走進那段歷史的引路者,是歷史真相的捍衛者,更是和平與正義的守護者。”
????為了創作好本片,江蘇廣電總臺紀錄片創作中心組織骨干編導和攝影,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密切跟蹤拍攝五名幸存者,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共同走進那段沉痛的歷史,并將與幸存者同行的感動和感悟,深深地融入到創作之中。編導杜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五位幸存者的經歷各具代表性,又各有側重、互為補充。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人生故事涵蓋了‘幸存者’形象的四個不同層面——‘大屠殺親歷者、歷史講述者、真相捍衛者、和平守護者’。”
????記者了解到,攝制組不僅采訪了幸存者,還先后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市檔案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美國國家檔案館、日本日中和平研究會,查詢到了和南京大屠殺有關的日記、書信等一批珍貴史料,并首次公布。與此同時,創作團隊先后采訪了美國、日本、中國的數十位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專家學者和數位紀實文學作家,就相關歷史事件進行分析、評點,對幸存者心理創傷進行深入剖析。
????現場觀看紀錄片后,讓南京大學新傳院學生梅聃穎感觸頗深,她對記者說,“時間流逝,但記憶不會風化,歷史更不應忘記。今天的紀念是為了不忘,反思是為了清醒,珍惜和平、奮然前行,這才是銘記歷史的真諦。”
????作為該片歷史顧問,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連用了“三個突破”置評:“在選題視角、敘事方式和表達形式上,都有重大突破。幸存者的視角,以往很少見。敘事方式則側重從人性、關愛生命的角度出發,比如夏淑琴老人這一集中,就出現了她的第四個重孫今年出生,一家四代同堂的畫面。正是今天幸福生活和戰爭年代的強烈對比,才讓我們更為珍惜和平。創作團隊還將版畫作為視覺元素引入全片,在恪守歷史真實的同時,增強了影像的藝術感染力。”
????張連紅教授對記者說,“這部紀錄片有一種思想的震撼力,在客觀呈現南京大屠殺給平民百姓帶來苦難的同時,還通過一些學者、包括一些有正義感的日本專家以及美國學者的分析和闡釋,反映出侵華日軍的暴行是對人性的摧殘,是一種反人類的罪行。片子很有深度和價值,將城市記憶上升為國家記憶、世界記憶。”
????記者了解到,11月22日,國家廣電總局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領導小組對該片進行了審看。他們認為,這部紀錄片視角選擇得好,從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個人記憶來表現國家、民族曾經的苦難,他們的講述,就是對日本軍國主義殘暴罪行最直接的血淚控訴。
[編輯: 張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