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能忘記盧溝橋的槍聲
2021-07-07 11:01 來源: 解放軍報
????特殊的地點,或者時間,往往能給一個有記憶的國家清醒、向上的非凡力量。
????盧溝橋,7月7日,對中國人來說就是這樣一個地點,這樣一個時間。
????“風云惡,陸將沉。”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畔驟起的槍聲,徹底驚醒了不愿做亡國奴的人們。從此,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出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
????時間不是沖淡記憶的借口,和平也不是忘記歷史的理由。硝煙早已散盡,那些曾被炮火燒焦的土地,幾度風雨之后,已經(jīng)綠色蔥蘢。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zhàn)爭的罪惡和災難。今天,我們之所以強調(diào)永遠不能忘記盧溝橋的槍聲,正是為了讓歷史警示未來、讓歷史告訴未來——和平來之不易,能戰(zhàn)方能止戰(zhàn)。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時,《解放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今天勝利了!但是決不能忘記,贏得來的勝利是艱難;而保有這勝利的果實——不為豺狼所吞食,更需要無限的堅決和勇敢!”
????“決不能忘記”,是因為犧牲太多。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zhàn)爭,發(fā)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zhàn)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
????“決不能忘記”,是因為忘了昨天,就會迷失在明天。今天,盧溝橋被敵人鐵蹄踐踏的歷史早已遠去,“盧溝曉月”也重回“京城八景”。然而,歷史最能激發(fā)情感的力量,也最能賦予理性的啟迪。當年盧溝橋的槍聲提醒我們,“憂先于事者,不及于憂;事至而憂者,無及于事”。很多時候,憂患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憂患意識。沒有憂患意識,思想就會麻痹,斗志就會消沉。一個民族有了憂患意識,才能自強不息;一個國家有了憂患意識,才能興旺發(fā)達;一支軍隊有了憂患意識,才能無往而不勝。
????偉大的勝利,不能因勝利而結(jié)束。回顧“七七事變”的歷史,我們不能停留于傷懷往日的苦痛,更應該喚起心中的憂患。尤其要看到,當前國際戰(zhàn)略格局深刻變革,國際競爭依然存在“叢林法則”。我國進入由大向強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增大,周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大國地緣競爭、軍事安全較量等問題更加凸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的任務更加繁重。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銘記“最危險的時候”,以戰(zhàn)爭即將到來的憂患意識,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扎扎實實做好一切戰(zhàn)爭準備,堅定不移捍衛(wèi)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勝利歷史。
????“太平歲月最蹉跎。”不可否認,在和平環(huán)境的消磨下、在各種因素的干擾下,個別官兵漸漸被和平的光環(huán)遮蔽了雙眼。有的沉醉于“享太平”,只見盛世繁華,不見群狼環(huán)伺;有的熱衷于“過日子”,關注私事多,關心戰(zhàn)事少;有的甘心當“旁觀者”,備戰(zhàn)打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危。這些問題如果不被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解決在戰(zhàn)爭來臨之前,就可能在未來戰(zhàn)場上讓我們嘗到苦果。
????宛平城墻,彈痕無言,訴說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盧溝橋上,望柱挺立,高擎著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不熄火炬。
????殷憂啟圣,多難興邦。“經(jīng)我們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為我們所有。民族的生存和榮譽,只有靠自己民族的頭顱和鮮血才可保持。”
????對于我們軍人來說,聆聽和平的鐘聲,不忘催征的戰(zhàn)鼓,回憶盧溝橋的槍聲,就要傳承發(fā)揚好抗戰(zhàn)精神,牢記強軍興軍神圣使命,為實現(xiàn)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王秀會)
????
[編輯: 楊升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