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黑枷:一位報人的抗戰

2022-09-18 15:19 來源: 沈陽日報

????

????二十世紀70年代全家照。

????劉黑枷(右一)傾聽通訊員意見。

????寫在前面

????東北中學是因“九一八”而誕生的一所學校,它雖然只存續了10年,卻集中了一批不愿當亡國奴的東北知識青年精英,他們用流亡抗戰、讀書報國的形式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他們中很多人選擇了跟黨走,成為解放東北、建設東北的中堅力量。在九一八事變爆發91周年之際,本報繼續推出《家脈國魂·告翁書——解碼“東北中學后裔”為何牽念這所僅僅“存活”10年的中學》大型策劃報道,為“東北中學后裔”與“東北中學學子”搭建一個超時空的對話平臺,解碼流亡抗戰、文化抗戰的精神內涵。

????東中學子劉黑枷簡介

????劉黑枷,曾用名劉恩波、劉志鴻,1920年生,遼寧沈陽人。1933年秋入北平東北中學,至1940年秋高中畢業。1945年5月畢業于東北大學中文系,在湖北禮山大悟山參加新四軍第五師,在黨的鄂中區機關報《七七日報》任副刊編輯,兼新華社中原分社記者。1946年6月回到東北,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辦《工人報》(《沈陽日報》前身)。此后歷任《沈陽日報》副總編輯、總編輯、沈陽市委宣傳部部長、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兩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入選“百年黨報百位優秀報人”。著作有《母親的行列》《螞蟻菜花》《雁來紅》《寫在心中的書簡》《雨暴風狂時節》《告別一個時代》等20余部。

????如果父親還在

????親愛的父親:

????如果您還在,已經過百歲了。天氣好些時,我一定用輪椅推您在渾河邊的垂柳下徜徉,一對再無時間約束的小老頭和老老頭有的是話題可聊。

????首先我得感謝您一生從未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我,老實說早年間我還并不領情呢,認為是那代人只顧著忙事業才懶得搭理我們,只想著自己成龍而非望子成龍。后來我才明白,您其實更希望兒子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龍。1999年初,您從重慶寄給我一張生日賀卡,上面工整抄寫了一首五言格律詩,題為《賀五兒四十四歲生日》,頭兩句是“冬臘沉沉夜,赤駒降我家”。我屬馬,生于一年中最冷的臘月,下生前夜母親聞樹夢見一匹小紅馬嗒嗒跑來,到她身邊后跪地俯首。詩中還寫道:“揚鬃羨冼聶,奮蹄追茅巴”,冼、聶、茅、巴指的是音樂家冼星海、聶耳和文學家茅盾、巴金,他們代表的兩個方向正是我按自己興趣選擇的。

????隨父母在鄉下“走五七”的青少年時代,我曾夢想成為一名京胡師,您就在縣城供銷社給我買來《京胡演奏法》,還剪下一條舊褲腿,用歪歪斜斜的針腳為我縫了個琴袋,以極大耐心忍受我那把竹制的樂器一年四季尖叫下去。后來我又夢想成為作曲家了,您又在省城新華書店給我買來《樂理知識》《怎樣識五線譜》《群眾歌曲創作漫談》,雖然您對新聞、文學和繪畫以外的音樂一點都不熱衷。再后來,我也像您當年一樣,考上了大學中文系,漸由“羨冼聶”過渡到“追茅巴”,您不必再跑新華書店了,但對我將來到底干什么仍不揮指揮棒,任憑我自由選擇。

????幾年后您重返領導崗位,決意把耽誤了多年的時間全搶回來,辦報仿佛著了迷,走路都帶小跑,每天清晨一起床常常就不見了蹤影,回來后母親問您:“老頭兒啊,你跑哪去了?”您謊稱倒垃圾去了,母親笑著拆穿說:“倒什么垃圾呀?你又去收發室看新出的《沈陽日報》了。”但您在為報紙傾盡心血之余,對同志對親人仍像“暖水瓶”一樣,外冷內熱。當年我在家里北屋苦讀時,您一會兒過來放桌上一只洗凈的蘋果(配著小碟),一會兒過來又補上一只梨,但絕不多待一秒鐘,也沒有表情,二話不說便走,仿佛生怕流露出“父愛”。要是外面下雨了,您準會從哪弄來些舊報紙,把我的自行車座里三層外三層裹嚴,可從不跟我說一聲。

????如果您還在,我一定告訴您,我曾多少次在夢中與您重逢。您的頭發黑而濃密,腰板倍兒直,穿著您最喜歡也的確令您年輕瀟灑的駝色對襟羊毛衫,聲若洪鐘,容光煥發。您若知道自己在兒子夢中這么“酷”,準會掩飾不住地微笑起來。

????如果您還在,您仍會一如既往地關心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未來,世界的局勢,還有當天的《沈陽日報》出來沒有。那我就盡快把報紙送到您手中,讓您從頭到尾先大略掃一遍,之后按您的意愿,一篇一篇讀給您。

????您的兒子:劉嘉陵

????2022年9月17日

????劉黑枷是《沈陽日報》的老總編,也是全國知名報人,他的辦報之路是從東北中學開始的。他從1933年秋入北平東北中學到1940年秋高中畢業,經歷了東北中學北平、雞公山、桃花坪、靜寧寺等不同時期,是東北中學10年校史的重要親歷者,他的求學之路也是他的辦報啟蒙之路。

????在東北中學,他成為學校的辦壁報能手,作品開始偶有發表于報端。在東北大學求學時,他更是寫了50余萬字的文章,許多作品見諸報端。他參與了《工人報》(《沈陽日報》前身)的創刊,并為《沈陽日報》發展奮斗了一輩子,留下一筆值得我們永遠珍視的文化和精神遺產。

????一名流亡抗戰的戰士

????因為流亡,從小埋下愛國的種子。“九一八”改變的不僅是他的名字,更對他的一生產生影響。

????劉黑枷是沈陽人,他原名叫劉恩波,但九一八事變改變了他原本安穩的讀書生活。那年他11歲,被迫流亡到北平,父親將他的名字改為劉志鴻。上高中時,他寫稿開始用劉黑枷的筆名,一直沿用下來。為什么選用這幾個字?他自己解釋說,因為“劉”字有砍殺、粉碎的意思,“劉黑枷”,意即砸爛舊社會的枷鎖。

????“九一八”改變了他的名字,更對他的一生有影響。1932年春,他在北平讀小學,模仿章回小說繡像畫的畫法,畫了一個人騎著毛驢,人是日本侵略者的形象,毛驢越過了山海關,題為“得寸進尺”,此畫作先是發表在學校壁報上,后來又刊登在報紙上,這是他第一次有作品見報。愛國的信念從小就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而他愛國的武器,就是以筆做刀槍直刺敵人心臟的一篇篇戰斗檄文。

????1933年秋,劉黑枷考入北平一所專門招收東北流亡子弟的學校——東北中學。每月18日,他吃著高粱米飯,喝著黃連水,聽著18響鳴鐘,面對東北四省地圖默哀,開始了自己的中學生活。他隨學校一路流亡到河南雞公山,參加了“二·一九”學潮請愿活動。這次活動對他的思想產生了很大觸動。什么時候才能回到東北的故鄉?國家什么時候才能強盛?自己的前途會是怎樣呢?他對這些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朦朧的覺醒,但相伴而生的是彷徨和苦悶。后來老師開導他:“苦悶往往是覺醒的先導,要多想到他人,多思考國家民族的前途,才會走出苦悶,振奮精神,實現復土還鄉的志愿。”

????1936年夏,他曾短暫到西安二中就讀,參加了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的學生游行示威活動。在西安,他和同學們一起創辦了一本雜志,刊名叫《東北呼聲》,鉛印、16開,創刊號于1937年6月5日出版。他以筆名“楓雁”撰寫《以戰斗的行動答復東鄰的“友情”》一文,義正詞嚴地痛斥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友情”和“經濟提攜”,從此與辦報結緣。

????初中畢業后,劉黑枷再次投奔東北中學。七七事變后,全國燃起民族解放的烽火,一直過著流亡生活的劉黑枷表現更為積極。他用彩色油漆,在山上如房屋大小的巨型石壁上,畫了數幅宣傳畫,內容是軍民團結戰勝日本強盜。做得更多的是按期出版學校的街頭壁報,每周一期,宣傳抗日救亡。除了堅持辦壁報以外,他還和擅長繪畫的同學王稚春學習山水畫,編輯過手繪本的畫報,內容是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漫畫,以及反映學校師生生活的速寫,還有不少屬于東北故鄉風情的素描。封面是彩色的,16開,跟正式出版的畫報雜志一樣,供同學傳閱。

????流亡路上辦街頭壁報

????1938年7月,抗戰前線告急,學校向湖南遷移。劉黑枷拿起筆和群眾在一起,堅持辦街頭壁報。

????學校南遷到湖南邵陽桃花坪時,他和同學感到一般民眾對抗戰認識的不足,對最后勝利的信念還較模糊,所以決定以文字來宣傳,用通俗淺顯的文字編輯適合大眾需要的街頭壁報。兩周的時間壁報在桃花坪共出了5期。內容有激發愛國思想及動員保衛鄉土的文字,有防空防毒的實用方法,有小調、大鼓、歌曲、抗戰故事、通俗文學,有時事解說,還有漫畫。他每期負責設計刊頭、畫漫畫、寫短文、抄謄、美化標題。他們還在壁報旁邊釘上一個大眾投稿箱,請群眾投稿和隨時提出意見。在張貼第二期壁報的時候,就有大眾投稿,都是用墨筆寫的:一篇是請求發起征募寒衣寄送前方將士,后面還附了一首《西江月》;另一篇是一首激勵人民愛國熱情的大鼓詞。這兩篇來稿,同學們只改正了幾個錯字,就很快登載出來。以后又收到不少群眾來稿。從第二期以后,每期都登載三篇群眾自己的作品,有時附上一些按語和解答。

????1938年12月10日,湖南形勢緊張,學校再次西遷。劉黑枷身穿單衣,想著那句歌詞“流浪到哪一天,逃亡到何方”,不勝感慨。師生從桃花坪出發,途經煙溪、溆浦、辰溪、芷江、晃縣、貴陽、遵義、重慶等地,來到位于四川威遠的靜寧寺。盡管旅途艱辛,劉黑枷和同學們仍然不忘辦街頭壁報,一共辦了30余期,一路走來一路宣傳抗日。

????劉黑枷曾撰文記述:“在湘西南各縣,我們編壁報,在煙溪為最困難,但也在煙溪收獲最大。初到煙溪,因為小船內不能寫字,大家都束手無策。后來自己找房子,又遇到了很多不該有的阻礙,甚至被攆走。但我們終于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新年的前幾天使街頭壁報第一次和煙溪的市民見面。成群的人從四面八方圍攏上來,他們那么用心地閱讀著,低聲吟誦著上面的每個字。有的晚上拿著燈來讀壁報。我們為了要聽取讀者的意見,以知道他們的需要,所以也雜在他們中間,幫他們解釋,也詢問他們。他們誠樸的態度和求知的精神大大地鼓勵了我們,使我們在寒冷透風的屋子中連續把壁報辦出了5期。”

????在遷校過程中,劉黑枷還以“趙之人”或“阿福”為筆名給沿途報紙投稿,計有長沙《大公報》、沅陵《抗戰日報》、貴陽《革命日報》等,其中刊登最多的是《抗戰日報》和《革命日報》。寫的內容大多為沿途所見所聞,如《奇麗的山水在銅仁》《上長江五百里》《四·一二的血債》等。

????劉黑枷還和幾個愛好文藝的同學一起,組織了一個“長途文藝研究會”,并鉛印出版了文藝刊物《長途文藝》,共出版了4期。劉黑枷曾感慨道:“8個月,走了2500里,雖然沒有在課堂上課,卻比上課所學還多。”

????為辦報奮斗了一輩子

????1940年秋高中畢業后,劉黑枷考取了東北大學,但因交不起學費,請求休學一年,靠打工和為報刊寫稿攢錢。這時,他從剛由遼寧溝幫子到四川的同鄉那里了解了東北的情況后,寫了《東北近狀——暴敵壓榨民不聊生》,于1940年10月16日發表在重慶《大公報》要聞版顯著位置,全文1600字。想起這些,劉黑枷曾說:“看報時,心都跳起來,這對我鼓舞頗大,堅定了我從事新聞工作的決心。”

????大學時期,劉黑枷是辦壁報、演戲劇的高手,他此時開始接受重慶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組領導,心中燃燒著理想之火,創作多篇反映敵偽統治下東北人民的抗爭和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心態的短篇小說。1942年,他寫的《奴化教育下》(大意是東北一小學生受日偽奴化教育荼毒,竟密報游擊隊行蹤并受獎,最終他舅舅和母親為拯救孩子棄家將其帶到游擊隊)發表在靳以編的《現代文藝》上,獲征文第一名。1944年3月,他寫的《人的旅途》(大意是一農村婦女不堪婆婆和丈夫虐待,女兒死亡,尋死不成,出家為尼仍受折磨,最后投身婦女戰地服務團,走入抗日行列)在郭沫若編的《中原》雜志上刊出,此小說后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短篇小說卷。

????1945年,劉黑枷大學畢業后,和一些進步學生一起去湖北的新四軍根據地,在黨的鄂中區機關報《七七日報》任副刊編輯,實現了他做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的愿望。

????1946年6月,劉黑枷回到了闊別15年、日思夜想的東北,開始做地下工作。沈陽解放前夕,組織上把剛剛到哈爾濱工作不久的劉黑枷調回沈陽,和其他同志一起籌備創辦《工人報》。

????1948年12月20日,《工人報》正式創刊。《工人報》誕生在解放戰爭中人民奪取的第一座工業大城市,以“工人”命名的報紙在解放區是第一份。創刊號一版登的發刊詞是劉黑枷參與撰擬的。《工人報》創刊后,解放全國的戰爭順利推進,南京解放了,重慶解放了……《工人報》經常出《號外》,裝上卡車,系上紅綢子,開往鐵西工業區,發給工人。那時,劉黑枷任通采部主任,坐摩電車跑了許多工廠,寫出了多篇反映當時工人生活的新聞作品。一年后,《工人報》改名為《沈陽日報》,劉黑枷被任命為副總編輯。

????他為這張報紙奮斗了一輩子。1980年1月,中共沈陽市委任命劉黑枷為市委宣傳部部長,可他舍不得報紙,繼續兼任《沈陽日報》總編輯。1982年1月,報紙恢復對開四版,他離開宣傳部,回來專心辦報,并于當年3月28日當選為沈陽市政協副主席。

????他生前居室的墻上,掛著醒目的言志橫幅:“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這是他的座右銘。在任何情況下,他都埋頭苦干,衣帶漸寬終不悔,只因他對這片黑土地愛得深沉,這也和他的流亡抗戰經歷不無關系。(記者 周賢忠)

????

[編輯: 王正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