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的這一天,日本投降了!

2023-08-15 15:39 來源: 人民日報微信公號

78年前的8月15日

重慶一家照相館里

一位父親正抱著兒子拍照

他特地讓8歲的兒子將一份

《大公報》號外疊好拿在胸前

并叮囑兒子要特意將大標題對著鏡頭

那張《大公報》號外大標題正是:

《日本投降矣!》

多年后

當年那個8歲的孩子

這樣描述那一晚:

整個城市像是沸騰的開水鍋

提燈的隊伍

猶如一條條蜿蜒的長龍在山腰游動

長期的戰時燈火管制

人們似乎習慣在黑暗中生活

從來沒有見到這樣

繽紛絢麗、多彩多姿的夜景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人人臉上洋溢著喜悅和幸福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親歷那一天的中國人

是怎樣的心情?

那一天

12歲的小馬旭

吃上了有生以來第一頓飽飯

1933年,馬旭生于黑龍江木蘭縣

父親去世后

母親和她靠唱大鼓書過活

“九一八”事變之后

在日軍的刺刀和嚴密封鎖下

再沒人聽大鼓書

娘倆只好靠挖點別人地里

殘留的土豆

撿點玉米粒充饑

一次,母女倆走到一個熟悉的屯子

發現那里只剩一大片黑乎乎的廢墟

原來,因為日軍燒殺搶掠

村民死的死逃的逃

這個屯子竟然就此消失

看到這駭人的場景

小馬旭嚇得直哭

再到別的村時

母親便敲著小鼓動情地唱

木蘭從軍、岳飛刺字、楊家將的故事

唱到母女倆和村民們

都熱淚橫流

馬旭

1945年

聽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

李寶國屯村民

集體請馬旭母親唱大鼓書

頭兩句是母親現編的詞兒:

“鬼子滾蛋了,中國勝利了!”

唱完村民請客

小馬旭終于吃上了第一頓飽飯

1947年,馬旭報名加入了解放軍

她曾和黃繼光在同一個部隊

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1962年

馬旭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傘兵

20多年間,她跳傘140多次

創造了三項中國之最

第一個跳傘女兵

跳傘次數最多女兵

實施空降年齡最大女兵

從撿東西吃的瘦弱丫頭

到新中國第一位女傘兵

馬旭書寫了自己的傳奇

這一天

無數和馬旭一樣的孩子

看見了希望和曙光

那一天

王生明終身難忘

那時的他剛加入八路軍不久

還是個十來歲的孩子

他回憶說

那天有人說日本鬼子投降了

一開始沒人相信

晚上,醫院的政委說:

“同志們,告訴你們個好消息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聽到這句話

院里頭沒有聲音

只有哭泣

回憶起那個場景

王生明哽咽了

“為什么?想家了

平常不敢想家,不能提想家

誰也不知道家鄉誰還活著

日本投降了,這不是能回家了嗎”

王生明的姥爺蒙蔚

曾是山西平魯的一位名醫

“七七事變”后

日軍占領了平魯縣城

蒙蔚對家人說:

“不要哭,我們寧死不當亡國奴

我們要全家抗日!”

后來,蒙蔚散盡家財

附近鄉民自覺投軍

蒙家院里拉起一支

100多人的農民抗日自衛隊

1938年,蒙蔚自衛隊

光榮入編八路軍

1940年,蒙蔚犧牲

王生明的父親王寶

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日軍占領平魯后

赴西山展開敵后游擊戰

1942年

王寶被日本特務和叛徒勾結殺害

父亡夫死之后

王生明的母親毅然參加八路軍

王生明也在11歲時

加入了八路軍

一家三代的堅守和犧牲

只為了一個目標:

抗日救亡

這一天,王生明終于

可以告慰親人

而許許多多的戰士

終于能夠想家、能夠回家

那一天

鄧玉芬哭了

她眼含熱淚來到了親人墳前

北京密云的鄧玉芬和丈夫

辛苦拉扯著7個兒子長大

然而,他們的家鄉被日軍侵占

劃入偽“滿洲國”

一家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日本侵略者

不許中國人使用中國的年號

還想強迫百姓忘掉自己是中國人

鄧玉芬雖然沒有文化

但是一次又一次地教育孩子們:

“兒呀,要記住

咱是中國人

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

1940年

八路軍第十團挺進這片山區

鄧玉芬得知這是一支抗日救亡的隊伍時

像見到親人一樣高興

她一遍遍地聽八路軍宣講抗日道理

終于明白了

只有窮苦人都行動起來打鬼子

才能救國家、救自己

于是她就跟丈夫商量

“抗日咱都得上

別人家出錢出槍

咱們也得行動起來

把兒子叫回來打鬼子去吧!”

于是

鄧玉芬的大兒子、二兒子、三兒子

先后加入了游擊隊

之后四兒子、五兒子也

參加了抗日自衛軍模范隊

鄧玉芬

1942年

抗日政府發出了

“回山搞春耕”的號召

鄧玉芬讓丈夫先回山里搭窩棚

自己隨后就到

可誰知丈夫走后沒幾天

竟傳來噩耗:

丈夫、四兒子和五兒子

在種地的時候遭日軍偷襲

丈夫和五兒子同時遇害

四兒子也被抓走了

之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

大兒子在保衛盤山根據地的

一次戰斗中英勇犧牲

被抓走的四兒子慘死在鞍山監獄中

二兒子在戰斗中負傷回家休養

卻因傷情惡化無藥醫治離世

七兒子也在一次

躲避“掃蕩”的過程中不幸故去

面對沉重的打擊

鄧玉芬硬是咬牙挺住了

她說自己一定要親眼看到

勝利到來的那一天

之后她的家

就成了八路軍和傷員的休息站

為了讓八路軍能多吃點兒

鄧玉芬節衣縮食

戰士們都知道

豬頭嶺上有位鄧媽媽

1945年8月15日

鄧玉芬日思夜想的日子終于到了

她來到親人的墳前,眼含淚花

告慰九泉之下的

丈夫、大兒、二兒、四兒、五兒、七兒:

“鬼子被咱們打敗了,咱們勝利了! ”

為了保衛家國

鄧玉芬獻出了

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至愛

這一天

她終于可以盡情地哭

終于可以告訴丈夫和兒子

你們沒有白白犧牲

我們勝利了

這是他們后來的故事:

馬旭在部隊結識了丈夫顏學庸

夫妻倆潛心鉆研醫學科研

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

《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

研制的“充氣護踝”“單兵高原供氧背心”

先后獲得國家專利

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

2018年9月

馬旭、顏學庸夫婦

決定將畢生積蓄

1000萬元捐贈給木蘭縣

用于發展家鄉的教育事業

而當時她最好的鞋僅價值15元

馬旭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如今,在蒙蔚和王寶的家鄉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

豎起了兩座紀念碑

家鄉的人民

從來沒有忘記

用生命守護這片土地的英雄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李林烈士陵園供圖

?

鄧玉芬的三兒子

在解放后退伍回鄉

為母親養老送終

鄧玉芬晚年生活幸福

因為擔心自己給國家增添負擔

謝絕了縣里把她家

遷到平原富庶地區的好意

1970年的大年三十

鄧玉芬老人因病不幸逝世

2012年,密云縣委縣政府

在張家墳村修建了

“英雄母親鄧玉芬”主題雕塑

和英雄母親主題廣場

英雄母親鄧玉芬佇立在山巖上

左手握布鞋,右臂挎針線筐

她眺望著遠方

盼望著親人和戰士們勝利歸來

78年過去

我們為什么要銘記這一天?

為了那些沒能活著看到這一天的人

為了因此傷亡的3500多萬同胞

為了4200多萬無家可歸的難民

為了那些在國難當頭時

用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的人

為了那些流離失所

活在恐懼中的孩子

為了那些不惜賭上全家性命

只為抗日救亡的老人

為了那些送了

一個又一個兒子上戰場的母親

他們付出如此巨大的犧牲

所期盼的不過是

國家富強、家人團聚

他們想要看到的正是

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

78載時光流逝

今天的中國早已不再任人欺凌

但那段充滿硝煙的歷史

我們銘記在心,永不敢忘!

勿忘歷史,吾輩自強!

????綜合:人民日報微信,綜合人民日報微博(海報制作:馬可 張世懸 刁濰 高心甜)、《親歷者說:中國抗戰編年紀事》、光明日報、新華社、央視網《抗戰老兵的特殊“重逢”》、山西日報、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塞北革命紀念館、北京市密云區黨史辦等

????

[編輯: 竇心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