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張家勝老人。邱稚真 攝
現代快報4月5日南京電 (記者 金鳳)今年的清明節,南京溧水區白馬鎮大塘村村民張家勝像往常一樣,走進家族墓地,為祖先叩首、燒紙。不同尋常的是,每年家祭和過年的時候,他也同樣會為長眠祖墳中的幾位陌生人添一抔新土。
1945年8月中旬,新四軍在南京溧水張家崗地區,與日寇激烈作戰。情勢緊急,將犧牲的兩位軍官就地入棺掩埋,但兩位軍官的姓名和身世卻一直成謎。解放后,張家勝奔走于江蘇、湖南、湖北等地,遍訪新四軍老戰士但杳無音訊。
現代快報記者查詢史料發現,著名的張家崗戰斗,是南京地區對日作戰的最后一役,也是一場勝利之戰。據史料記載,該戰斗中,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支隊特務營營長莊子中和教導員須壯壯烈犧牲。張家祖墳里的兩具烈士遺骸是否會是這兩位烈士的呢?
近日,張家勝通過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和現代快報呼吁并求助,希望能確定這兩位新四軍烈士的身份,并為他們尋找親人。
清明家祭
默默守護無名烈士71年
3月31日清晨5點多,南京溧水區白馬鎮大塘村村民張家勝家的燈光便亮了起來。簡單吃過早飯,75歲的張家勝便提著一把鐮刀和兩大袋紙錢,走進家對面的小樹林里。
小樹林中,是張家的祖墳。但長眠在這里的,卻不只是張家先人。一棵松樹前有兩個相距約兩米的土丘。張家勝掏出紙錢點燃,“我又來看你們了。”
土丘里埋葬的兩個人,張家勝既熟悉又陌生。他視他們為英雄,陪伴了71年,替他們尋根71年,只為一個小小的心愿——他們姓甚名誰,是哪里人。
對著同行的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和現代快報記者,張家勝的思緒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1945年8月中旬,鬼子打到張家崗,新四軍三次沖鋒都沒有沖上去,最后兩個新四軍‘首長’,都受了重傷被士兵抬到我家里,可惜后來都沒能救回來。旁邊還埋著好幾個士兵。”
張家勝和父親在他們墳前種了8棵松樹以示銘記。從此,每年的清明節和除夕,張家勝都會為他們燒紙錢,并填上一抔新土。